此篇文避免引戰
所以請相關人等自行迴避 以上
或是麻煩到以下討論區囉
好,進入正題,其實在聽搖滾樂團的我也有在聽這種偶像女團,基本上是朋友推薦覺得還不錯,不過讓我們搭乘時光機回到2009年到2010年的時光,
為什麼要回到這年呢?許多人一定有疑問吧?
因為這正是AKB這個團成名的時間點,好、自從RIVER這張單曲以21萬的銷售成績取得公信榜首位時,宣告了AKB這個團暴紅的一夕間正要開始,當然我認為之後也多少因為銷售手法改變了,不過回歸正題,真正讓她們暴紅的歌我想應該是beginner這張單曲吧,不僅開啟了之後到現在還在累積的單曲百萬之路,也是今天打這篇文章所要講的問題!
確實,Beginner、ヘビーローテーション等單曲創造出一波至少80到100萬好銷量的同時可說是帶動日本唱片市場的買氣,在銷量低迷的一片慘況殺出一條血路,當時大眾普遍認為這一波好的狀況頂多維持個3-4年已算是不錯。
即使到了發「Everyday、カチューシャ」這張單曲時超越Mr.Children成爲史上最高初動數字時仍然覺得沒有所謂、依然覺得她們的熱潮不會長久的說法。
然而,時光飛逝,歲月如梭,5.6.7年過去了,當年的神七到現在也快畢業完了,AKB這個團到目前為止還在百萬,甚至總銷量超越浜崎あゆみ,靠的是什麼,就是傳說中的邱元商法。
所謂的邱元商法就是在單曲的銷售時,附上握手券、演唱會入場券、總選舉票等等的配套措施吸引買氣。換來的是什麼,粉絲不惜一切的為了看到自己的偶像而大買特買,然而這並沒有錯,粉絲想要看到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本來就是應該的,但銷售數字卻是不健康的。這幾點將在以下個別分述
1. 買單曲就好喇,歌曲質量是什麼?
首先這一點呢,就要思考到我們為什麼要買單曲?買單曲的動機是什麼?
基本上一定是很喜歡特定的一首主打歌,所以才會買單曲,是吧!
這一點在AKB方面,10到11年初期破百萬的單曲還適用,不過之後呢?
雖然歌曲仍有產出,整體趨勢好像變的歌曲質量已經不重要了,
大家只為了見到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而買單曲?
2. 不惜一切,銷售數字好看
就拿「唇にBe My Baby」這張單曲來說好了,雖然是南哥的畢業單曲,但是這張單曲的初動(首週銷量)只有90萬張,甚至二週也不過3萬多張,但是驚人的是第三週的銷量突然暴漲到7萬多張,正好破了百萬大關,你說這正是巧合嘛?
3.大買特買現象
這一點講白話就是為了握手會或見面會等等所以大肆購入單曲,不過我在強調一次這並沒有錯,錯的是在於這個行為間接地替唱片公司創造出的效益,是直接反應在oricon銷售數字上的。
總而言之,一件事情並沒有全然的對或錯,如果說今天要在這裡下一個結論的話,那就是-秋元商法的出現,
雖然說創造出一波好的經濟效益,畢竟現在大環境經濟不景氣;也讓銷售數字看上去好看的同時,實質上卻是不健康的,那買唱片的本質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嘛?
留言列表